东西携手齐发力 互惠共赢奔小康——天津市河东区对口帮扶宁县工作纪实本报通讯员李建强立冬刚过,寒意渐浓,但庆阳市宁县太昌镇文化活动中心广场却要比往常格外热闹。作为宁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帮扶地区,天津市河东区不仅组织文艺志愿者在中心广场上为当地老百姓表演精彩的文艺节目,也在这里设立了河东区图书分馆,向太昌镇图书馆捐赠了3000册图书。
在河东区图书分馆揭牌当天,天津市河东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回文利表示:“将图书馆搬到西部农村地区,可以给两地文化干部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丰富当地群众公共文化生活。”
设立图书分馆仅仅是天津市河东区在宁县开展对口帮扶的工作之一。
宁县是六盘山特困片带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面对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产业基础薄弱这些困境,2017年,一条关于天津市河东区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成员对口帮扶宁县的消息传来,这让当地群众格外振奋。
如今,双方紧紧围绕领导互访、人才培训、资金支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干部交流、支教支医等多个层面,深入开展扶贫协作。
想发展缺资金是贫困村最常见的问题,2017年以来,河东区先后为宁县投入帮扶资金3116万元,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其中投入2248万元为2531户贫困户用于自主发展产业,237万元作为股金为298户群众入股海升公司,350万元用于2744人的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投资,45万元扶持任劳村、下塬村、黄山村等3个深度贫困村栽植90亩的果园、扶持建办标准化合作社以及建办“扶贫车间”等。
今年,宁县12个贫困村与河东区12个街道办事处还分别签订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协议,实现村与社区之间的直接协作,同时双方还共同制定了《宁县东西部扶贫协作“三年行动”规划(2018-2020年)》和2018年帮扶计划,并建立了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库。
双方还将相互学习合作交流作为协作帮扶的重点工作来抓,宁县目前已选派6名干部赴河东区挂职学习,组织6期672人赴天津市参加教育管理人员、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培训,选派3名基层医务人员赴河东区三甲医院跟班学习,不断提升全县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水平。
“我们也通过选派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学名师、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宁县参加教育扶贫及医疗救助,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让贫困地区群众也能够享受到先进地区的诊疗和教育。”挂职宁县副县长的天津干部吴海龙说道。
为了积极帮助宁县销售农特产品,河东区在当地大直沽菜市场建办了宁县农特产品旗舰店,销售30多种宁县特色农产品,既为河东区市民提供了优质的农产品,也为宁县群众脱贫增收拓展了新渠道。
东部理念为西部青年插上致富“翅膀”
本报记者 洪文泉“欢迎您下次光临,有需要可以随时找我哦。”电脑屏幕前,一张年轻稚嫩的脸庞面带微笑,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打字。屏幕的那一端,是她从未谋面的客人。
在积石山县新建的电商产业孵化园里,没有铺面,没有货架,只靠一台接通了互联网的电脑,就让这位土生土长的积石山县女孩王盼盼,每月赚到2000元左右的工资。
早几年,这样“神奇”的工作,是很多积石山群众都不能想象的。
王盼盼所在的中天创客电商产业孵化园,正是厦门市海沧区与积石山县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项目之一,也是厦门中达集团与积石山县联手搭建的扶贫平台。
走进电商创业孵化园里,手工刺绣、保安族腰刀等民间工艺品琳琅满目,花椒、蜂蜜、中药材等当地土特产包装精美。电商大厅里,30多位与王盼盼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正坐在各自的电脑前忙碌着。
王盼盼今年20岁出头,来自积石山县小关乡唐藏村一个普通的7口之家。2016年大学毕业后,她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为了能补贴弟弟妹妹的学费,便在县城一家打字复印店里打工。
每天无数次简单的机械劳动和与劳动不相称的薪水……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这并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今年3月,在积石山和厦门市海沧区政府的推动下,厦门市重点产业园区中达电商园以旗下孵化青年创业服务平台——中天创客为主体,在厦门开展第一期东西协作电商扶贫培训班。王盼盼和她的同学们,远赴厦门参加了这次为期3个月的培训。
培训中,创业导师为学员们对接了更容易上手的化妆品供应链资源,并在电商运营技术上加强辅导,综合学员的性格和个人意向,将他们分为淘宝运营组、微信推广组,部分有电商基础的学员还被选拔为小组带头人。
其间,学员们开设的13家淘宝店铺,累积销售产品10多万元,部分学员拿到了万元的工资。初尝胜果,让这群大山深处长大的孩子们看到了未来的方向。
与此同时,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的现代化电商产业孵化园也在积石山县建成落地。学员们培训回来后,直接就被安排在电商孵化园就业。
“随着农村电商产业化扶贫进程的深入推进,更多孩子明白了成功的路不止一条。”电商孵化园总经理吴铁双说,目前在这里创业的年轻人有4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人。他们运营的36家网商店铺,已经累积销售额近80余万元,网络销售订单量超过7000余个,基地学员平均月收入超过3000元。
在孵化园里,当地创业青年马翔阳已经成了这里所有年轻人共同的“偶像”——这个毕业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男孩,凭借自己运营的月收入超过2万元的网店,成了电商园里的“致富新星”。
“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一定能把网店运营得更好。”孵化园客服代表赵海雄告诉记者,马翔阳的成功为其他年轻人鼓足了劲,虽然现在自己收入只有3000多元,但只要努力肯干,收入一定能翻番。
“我们搭建电商扶贫平台,就是要把最新的产业模式带给积石山,扶持这里的年轻创业者。”吴铁双说,“等我们培养出合格的电商运营人才,再以互联网销售为依托,深挖当地优势,打造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最终实现产业化盈利模式。”
积石山县商务局局长李小军介绍,今年以来,当地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打造电商创业孵化园,加大对电商产业的支持和保障,先后对341名创业青年进行了长期及短期培训,为积石山县脱贫攻坚培养出一批有梦想、有能力的“生力军”。
陇西:“阳光房”带来致富新希望本报记者杨世智 通讯员张登华以出产道地药材而被誉为“千年药乡”的陇西县,自去年以来已有6个乡镇建起了108座“阳光房”,并开始生产另一种特产——香菇。对此,当地干部群众说,“这是我们的另一条致富路。”
走进云田镇大道村,十几户人家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建起来的“阳光房”格外醒目。
赵建荣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阳光房”的拥有者之一。以前,为了摆脱贫困他想尽了办法,但总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到头来,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
去年4月,陇西县和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福州市连江县工作人员到村里推广“阳光房”项目,赵建荣报了名,并利用连江县帮扶的2万元和县里配套的1.2万元资金,建起了占地120平方米的“阳光房”,尝试着种植香菇。从建棚到装菌棚再到脱袋、注水、采菇等技术管理各环节,都有技术人员“手把手”“一对一”地开展全程跟踪指导。当年,他家的“阳光房”就出了菇,纯收入达到了1.5万元。
这一数字尽管比预想中略低了一点,但丝毫不减赵建荣种植香菇的信心。他一边算账一边高兴地说:“一间‘阳光房’两年能装三茬菌棒,管理得好的话一茬菌棒至少能挣一万七八,三茬菌棒怎么着也能挣5万元,比种庄稼强多了。”
对种香菇充满信心的,不止赵建荣一家。在菜子镇牟河村,记者见到了正在印有“福州帮扶定西阳光房种植试验项目”字样的“阳光房”里忙碌的衡发荣。一年前,这位还不知道怎么种植香菇的农民,如今谈起香菇来却头头是道。
香菇菌棒脱袋后,前后能收获五茬香菇,品质逐茬变好。去年,他家第一茬“浮菇”出产后,一等菇占到70%,二等菇占20%左右,三等菇极少,总共卖了5000多元。第二茬一注水,菇出来又肥又大,价格又上去了。他高兴地说:“以前无论是搞养殖还是搞种植,最愁卖不上好价格。现在种香菇,采摘后就近向企业交售,没有了后顾之忧,以后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衡发荣的信心,来自于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干部。当初,为了建“阳光房”,当地干部和对口支援的福州市连江县干部是“慎之又慎”。
“开展产业扶贫,必须做到项目选得准,路子走得稳。”福州·定西扶贫协作前方指挥部连江工作组成员于向东说,“当初之所以选择‘阳光房’项目,一是因为福州市当地四季都有香菇生产,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二是陇西县以前虽然种植香菇,但因技术原因,长期以来产量不高、品质不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三是‘阳光房’项目具有占地小、易操作、生态环保、收益稳定的优点,容易复制推广。”
随着“阳光房”项目的实施,陇西县菜子、福星、云田、通安、碧岩和权家湾镇等6个乡镇也找到了新的精准扶贫“抓手”,共建设“阳光房”108座,其中53座去年投入生产,带动53户种植户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
云田镇扶贫工作站站长李建强介绍说:“去年,云田镇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扶持发展香菇种植‘阳光房’13座,涉及13户贫困户,这13户贫困户已经基本达到了脱贫验收的标准。”
今年,陇西县计划再新建“阳光房”71座,总共投入资金430万元,扶持15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目前,71座“阳光房”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30座已开始安装钢架结构。
岘塬镇:苹果红了 果农笑了本报记者王睿君 通讯员刘红红 张姝时下,正值苹果收获的季节,永靖县岘塬镇的果园里弥漫着阵阵果香,农家小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两天,家住岘塬镇刘家村的果农刘福安忙得两脚不沾地。他一边熟练地将苹果整理装箱,一边告诉记者:“今年苹果行情好,价格比去年高出近一倍,很多外地客商都来抢收苹果。明天福建客商就要过来收了,我们贫困户还能每斤多卖一毛哩!”
谁能想到,就在一年前,当地和刘福安一样的果农还在为卖苹果愁肠。“眼看院里堆成山的苹果烂掉、坏掉,就是卖不出去。辛苦了一年,连个种子、化肥钱都挣不出来,真是白忙活了。”“每年收苹果的日子也是我们最发愁的日子,苹果收回来也卖不出去,真的很心疼。”提起过去卖苹果的经历,岘塬镇的果农们苦不堪言。
“不是苹果品质差,而是我们这里山大沟深、信息闭塞,导致很多客商都不到我们这里来。”永靖县扶贫办主任党文发说。
如何让当地果农在有好收成的同时,也有好收入?今年3月,永靖县挂牌成立了由福建腾憶实业有限公司和永靖县两家企业共同出资成立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企业——甘肃鑫弘裕有限公司。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号召,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优势,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苹果和百合等农产品,并与岘塬镇4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果品购销协议,帮助他们早日脱贫。
东西部扶贫协作不仅让岘塬镇150万公斤“冰糖心”红富士有了着落,也让当地果农看到了种苹果的希望和“钱景”。
“只要我们按照要求将苹果打包成箱,就有福建客商上门来收购,不但省事,还能享受保底价格,一年下来挣几万元不成问题。”看着满院的苹果,刘家村果农刘成武一改往年的愁容,动员全家老小共同参与到打包苹果的工作中来。
果农们忙着打包苹果,客商们忙着上门验货,一时间,岘塬镇成了热闹的苹果交易市场。在近10天的时间里,甘肃鑫弘裕有限公司已经收购了1万多公斤苹果。“这里的苹果色泽鲜艳、口感酥脆、酸甜适中,在福建市场上很受欢迎,我们的利润也很可观。”甘肃鑫弘裕有限公司负责人罗仁雷称赞道,“东西部扶贫协作”真是实现东部地区企业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和助力西部地区脱贫的有益实践。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进程中,甘肃鑫弘裕有限公司不仅为岘塬镇的苹果找到出路,还创新提出并开展扶贫“三专”工作,即在福建各大商场设立永靖扶贫专柜、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永靖扶贫专区、各大自媒体开设永靖扶贫专栏,将永靖县农特产品推往福建。
“‘三专’工作的开展,不但拓宽了永靖县农产品销路,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还将进一步带动优势特色农业发展,推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脱贫。”对这种创新型扶贫方式,党文发竖起了大拇指。
如今,一个个接地气、能执行、出效果的“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在永靖县相继落地,有力推动了当地教育、卫生、旅游、劳务、产业等事业的发展,增强了深度贫困地区“自我造血”能力,为区域性整体脱贫奠定了基础。
甘肃:精准务实打赢脱贫攻坚战之东西部扶贫协作
发布日期:2018-11-16
来源:甘肃日报 浏览次数:60
上一篇:农业的转型与机遇
下一篇:甘肃:休耕试点让土地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