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农产品消费已经从能量消费跨入营养消费的新阶段,农产品生产能量过剩和微量营养素有效供给不足已成为中国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因此,加快发展功能农业,强化中国农产品的营养功能,尤其是提升微量营养素的有效供给,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功能农业是指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生产出具有特定含量的微量营养素(矿物元素、维生素)和其他有益功效成分(膳食纤维、限制性氨基酸、植物化合物和不饱和脂肪酸等)的农产品。根本目标是解决“隐性饥饿”,实现营养均衡,维护人体健康。
基于营养与健康角度的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在国际上,目前全球普遍存在维生素A、碘、铁和锌的缺乏。在国内,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功能农业,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做出应有贡献,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1)消除“隐性饥饿”,提高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多存在不合理现象,钙、锌、硒、维生素A、维生素B1和B2以及维生素C等均未达到推荐摄入量。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健康需求将成为居民的最大需求,发展功能农业是降低中国居民慢性病发病率,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2)带动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目前,中国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已显现出从“量”到“质”再到“健康”的新变化,功能性农产品和功能性食品已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因此,大力发展功能农业,是实现农业转型升级,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营养型优质农产品需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要求。
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功能农业是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中国功能农业今后应重点研究土壤-植物-食物-人体营养-环境综合体系,加强功能农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现状与问题
第一,从宏观层面看,我国农产品生产长期注重产量和传统食品安全,而对农产品微量营养素含量问题重视不足。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底线,由于长期注重农产品产量和食品安全,而对其中的微量营养素含量重视不足,这是导致我国“隐性饥饿”问题的原因之一。我国是微量营养素缺乏大国,通过农产品消费补充我国居民微量营养素缺乏十分必要和紧迫,应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微量营养素提升计划。
第二,从技术层面看,我国农产品微量营养素强化关键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目前,生物强化是国际国内研究的热点,以食品作物为主体的生物强化覆盖面广,可持续能力强,产出投入比高,较适合在发展中国家推广。我国关于生物强化的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起步晚,与一些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但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巨大。
第三,从资源层面看,我国富含有益矿物元素的耕地资源非常稀缺,并且开发利用不足。我国40%的土壤缺锌和铁,72%的土壤缺硒,30%的土壤缺铜、钼和锰。以微量元素硒为例,我国已经调查发现的富硒耕地面积仅占调查耕地面积的3.78%、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56%。这些特色耕地资源总量非常小,开发利用价值大。但在全国主要天然富硒区作为富硒农产品出售的农产品比例却不足30%,大多数只是按普通农产品出售,全国富硒农产品产值仅为100亿元左右,富硒农业产业链产值也仅为1000亿元左右。
第四,从管理层面看,主要农产品的微量营养素含量标准和配套制度体系亟待完善。目前,我国已制定出了较为完善的微量营养素日摄入量标准,为发展功能农业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我国功能农业标准和配套制度体系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各类标准兼容性差且针对性不足。我国功能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相关制度及管理分布在国土、环境、农业、食品、医药等不同部门,标准的适用性不强,各类标准难以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二是技术规程和配套制度有待完善。功能农业技术含量高,对技术规程有着更高要求,同时急需完善相应的制度规范,目前已有的政策法律规定还无法很好满足功能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第五,从市场层面看,我国功能农产品科普宣传力度不足,市场接受度和认知度不高。目前,我国功能农业的科普宣传缺少专门的机构、人员和渠道,科普宣传亟待加强。从生产者角度看,存在夸大宣传、虚假宣传、信息不准确、标识不规范、营养素含量不达标及企业信誉度低等问题;从消费者角度看,存在对功能农产品缺乏信任、功能产品认知度不足、购买盲目性较大等问题
对策与建议
功能农业侧重于增加农产品的健康内涵。从功能农业的概念和本质而言,其不仅是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同时也是解决当前与未来能源危机和食物短缺的一剂良方。从农业产业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来看,功能农业均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完善政策体系,保障生产制度化
制定各省功能农业或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强化保障措施,为功能农业发展指明方向。落实国家相关扶持政策,比如税收优惠政策、激励创新政策、高新技术培育政策等。例如,山西省为了进一步加快功能食品发展,充分发挥功能食品产业所蕴含的巨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文化效益,实施了《山西省功能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为山西省功能农业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强化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认知
目前,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由之前的生存型向现在的健康型和营养型转变,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知不够,不能准确选择合适的农产品,对其信任度较低。因此,要加强宣传,正确引导舆论。专家要针对功能农产品的营养保健价值和特定营养成分开展讲座,健全专家宣传或咨询队伍,以增加消费者对功能农产品的信任感,提高民众的消费认知。
健全平台建设,塑造产品品牌
充分发挥各省在功能农业领域产学研合作优势,与具有先进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建立一个具有先进水平的专业功能农业企业孵化平台,提供高端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新技术引进、产业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和市场咨询等服务,形成培育和促进功能食品大企业和特大企业成长的良好的微观、宏观环境。比如“山西农谷”战略,着重推动山西功能农业研究院与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建设,依托研究院推動山西功能农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互动。通过整合研究院科研力量,进一步探索建立国家级功能农业科研平台,支撑山西功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